一些拯救生命的抗生素會導致聽力喪失,而現在人們可能知道了原因。一項在小鼠身上開展的研究表明,這完全緣于身體對感染的反應。這導致被稱為氨基糖苷類的抗生素更容易滲透進內耳感覺毛細胞中的離子通道,從而增加細胞對藥物毒性作用的敏感性。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進展》。
諸如慶大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很受歡迎,因為它們對很多細菌起作用,而不像大多數現代窄譜抗生素那樣作用有限。它們有時也被用于治療對其他抗生素有抗藥性的微生物。
“這使得氨基糖苷類藥物在治療微生物身份不明的感染方面很有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克瑞頓大學的Peter Steyger表示。
因此,這些藥物對治療新生兒感染特別有用,因為這些感染會在一到兩天內致命,而一兩天對于揭示致病微生物的檢測來說太過倉促。
不過,研究人員知道,像慶大霉素這樣的氨基糖苷類藥物與聽力損失有關。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在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的嬰兒的聽力損失率至少是正常足月嬰兒的6倍。
為更好地理解這類藥物為何與聽力損失有關,Steyger和同事測試了慶大霉素對小鼠聽力的影響。
他們發現,感染和炎癥會使藥物更容易滲透進感覺毛細胞中的離子通道,從而導致內耳耳蝸中的敏感細胞吸收更多藥物。這增加了藥物對細胞的毒性作用。
Steyger發現,一種特別參與離子通道的蛋白質TRPV1,在炎癥或免疫反應存在的情況下,促進了慶大霉素進入毛細胞。相反,他們培育的沒有TRPV1功能的小鼠,即使在全身炎癥的情況下,也能避免慶大霉素引起的聽力損失。(來源:中國科學報 徐徐)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w1836